“跨界医生”筹善款 创新技术惠病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在平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19日

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公益事业先锋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决定》(国卫宣传发〔2016〕28号),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见贤思齐、争做先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7月,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中国医师协会确定联合开展寻访“白求恩式好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经各省市自治区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各会员单位认真遴选推荐和网上公示,中国医师协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审核,决定授予卢世璧等50名医师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并于2017年9月8日在京隆重举行颁奖仪式。至此,首届推荐宣扬“白求恩式好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站将陆续刊登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先进事迹,供大家学习借鉴。

 

“跨界医生”筹善款  创新技术惠病人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在平先进事迹

 

景在平,男,1955年11出生,中共党员,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六科主任,上海市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二级学会)主任委员,中央军委保健专家组成员,《中国外科年鉴》主编,国际和国内腔内血管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专家,2014年被评为“感动上海十大人物”,2015年被评为解放军原总后勤部“道德模范”。他从医40余载,守望三尺手术台,医者仁心、心系苍生、抚危助困。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书画艺术的创作,通过义卖筹集善款,免费为困难患者手术,在社会各界传为佳话。怀着对军队卫生事业的忠诚和敬畏,景在平在血管外科事业的沃土上耕耘不辍,以一名人民军医的赤诚和情怀,生动诠释了鞠躬尽瘁、俯首为民的精神追求。

出身贫微,感悟苍生,养成怜世悯人之心

景在平生长于山东邹平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挣扎操持,面对“箩无一针线,缸无一粒米”的困窘,善良坚强的母亲始终微笑着对待生活,年三十包饺子,一家人都吃不饱,但母亲总是匀出一碗让孩子送给同村的一位“绝户”老奶。母亲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早早就在他的心里扎了根,也早早感悟到生命之重。

1973年12月,景在平参军入伍。服役期间,每个月将全部津贴寄回家,资助一家人的日常开销。在部队,他以一个农家子弟朴实敦厚的本色,什么活都抢着干。那时,连队的用水都蓄在大院的一口缸里,水要从远处的泉眼里挑回,他每天抹黑趁战友们出操之前把缸挑满,每日如此。1976年唐山地震发生后,景在平随部队赶赴灾区,不分昼夜,奔走抢救百姓。

景在平常说,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正是青年时期的历练,培植了景在平的善良和同情心,更赋予了他胸怀大义、心系百姓和不怕牺牲、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成为景在平日后矢志军队卫生事业的理想信念基石。

殚精竭虑  为民造福  铸就正锐挫峰之骨

“医德为首,医道为本,创新为魂,行医为人”,这是景在平教授早年提出的医道理念,贯穿了景在平教授的整个职业生涯。

1980年,景在平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分配到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早年,景在平教授寒来暑往地骑着自行车随访患者,看到许多血管病患者因为得不到有效治疗而承受的巨大苦痛,决心要找出一条有效的微创方法来提高血管疾病的诊治效果。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探索,他选择了以微创腔内技术治疗血管疾病的创新发展之路。1989年景在平担任普外六科主任,正式创建了该院血管外科。景在平大胆引进国内首台血管镜和血管多功能检测仪,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研究,成为用血管镜进入血管腔内的中国第一人,迈出了我国微创腔内血管外科历史性的第一步。

病人的需求和临床实践,始终是景在平引领学科发展的指南针。1990年至1995年间,景在平针对国内众多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决定在国内率先开展腹主动脉瘤微创腔内隔绝术。在当时国内无法得到注册的腔内移植物的情况下,景在平遍寻国际支持,终于感动了欧洲血管外科协会主席莫拉维夫教授和纽伦堡的迪特瑞赛教授,按教学器具将腔内移植物从德国引进中国。1997年,景在平用这枚饱含国际友谊的腔内移植物完成了中国第一例腹主动脉瘤微创腔内隔绝术。1998年又在国内成功完成第一例胸主夹层动脉瘤微创腔内隔绝术。为最大限度地减轻病患手术的痛苦,景在平提出 “用音乐代替麻醉,用针代替刀”的“无创时代”的理念,在国际上率先攻克了主动脉腹部内脏区、主动脉弓区以及升主动脉区腔内微创治疗的禁区,也成为我国腔内血管外科的奠基人。为此,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上将曾欣然题词“创新为魂”以为勉励。

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景在平带领的血管外科团队奋勇登峰、开疆辟壤, 1999年创建全军唯一的血管外科研究所,2002年创建第一个血管外科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创建上海市唯一的“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2014年正式创立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景在平当选首届主任委员,并担任亚洲血管外科协会理事、欧洲血管外科协会及国际腔内血管专家协会委员,中央保健委及中央军委保健委持证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站在血管腔内微创治疗巅峰的他带领团队最终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殊荣。

长期的劳累,让景在平患上了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血管外科的手术需要穿上30斤重的铅衣,大强度、长时程的翻阅文献,弯腰低头手术,近15年间两次倒下住院,犯病期间,双上臂就像刀割之疼,但由于病情严重,24小时卧床牵引,忍着剧痛,仰卧在病床上翻阅文献,修改学生论文,通过投影到天花板,一起与科里医生进行病例讨论。住院期间,他瞒着医生,带着颈托,忍痛偷偷溜下病床去为病人实施手术,劝他也不听。景在平说:“医生就是要救死扶伤,看着病人被救活自己才能活。”

德艺双馨  仁心大爱  彰显救死扶伤之义

在医疗行业,一个医生主动为病人掏腰包治病的例子并不多见,而为治愈贫困患者千方百计奔走、筹款做手术的事情,似乎更是天方夜谭。这样的事情,在景在平身上却屡见不鲜。

黑龙江下岗工人马赛龙患有巨大胸主夹层动脉瘤,曾因三次破裂差点丢了性命,后慕名到上海找到景在平,面对马赛龙一家经济困难的状况,景在平痛心之余,为其精心实施手术,还以一己之力,呼吁募款帮助解决了昂贵的手术费用。安徽打工者蔡传跃患有巨大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求救景教授门前,同情弱势群体的景在平,毫不犹豫地说:“费用你别着急,先把病治好!”同样的爱心善举不仅救了蔡传跃的命,更给了他一家继续生活的希望。这样得到景教授帮助的患者还有很多。在老百姓中也广泛地流传着一句话:“有‘景’教授‘在’患者就‘平’安!”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感佩于景教授的事迹欣然题词:“治病救人,无上光荣”。

多年前,景在平教授关注到了一种病,叫作心脏主动脉瓣膜狭窄,患者会因心脏搏出血液受阻,引起全身器官供血不足,如果不给予治疗,50%会在一年内死亡。特别是老年患者,面对传统开胸手术风险极高,景在平苦思良策,终于寻找到采用微创治疗老年患者的办法,只需一个3厘米的小切口,通过球囊扩张铆钉人工瓣膜就完成心脏换瓣术,创口小,恢复快,且并发症率低。然而在技术的实施过程中, 30多万元一套的进口材料设备,对于大多并不富裕的老年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又成为景在平开展手术中的一道新坎。

2011年5月,家住上海市宝山区的老冯来到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就诊,正是他的到来让景教授的医学生涯开始了新“跨界”。老冯患有严重心脏主动脉瓣狭窄症,慕名找到景在平,然而一个有长期患病老人的普通家庭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如何才能帮助患者重拾生活的希望?景在平反复思量,打起了自己的主意。景教授从小兴趣广泛,自幼喜爱诗书画,岁月荏苒,他笔下的水墨山水画以及书法作品的风格独树一帜,颇具艺术上的创新和突破,作品曾经入选《二十世纪名人书法大成》,颇受书画爱好者的欢迎,中国诗书画印艺术研究院院长周雁翔教授曾用这样的诗句形容他的画作:“日月经天始有道,江河行地终悟禅。刀笔相通出真谛,行云流水绘自然。”景在平毅然决定,通过义卖自己创作的书画筹集善款来帮助病人,并于2011年5月,他亲自主刀免费为老冯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例球扩式心脏主动脉瓣腔内微创置换术。

由此,白天无影灯下拯救患者生命,夜晚伏案泼墨挥毫,通过书画义卖,他成功募得善款,迄今,景在平教授举办了20场爱心书画展,通过书画义卖筹集了600多万元爱心善款成功为20位患者实施了免费微创手术。此项爱心手术不仅包含着景在平教授在医学领域内的创新与探索,更包含他本人对贫困的老年患者的一份仁爱之心。2014年景教授也因此被评为“感动上海十大人物”,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握着景教授的手说:“您用技术创新和书画爱心事迹感动了上海人民,也感动了我,我要向您敬礼!”(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下一篇: 坚持十年“慈善光明行” 让上万患者拥抱阳光——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张兴儒先进事迹
上一篇: “心”的耕耘 “心”的希望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刘志刚先进事迹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66931111 68219861 0201-931111 传真:010-66931111 0201-931111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电话:010-82089470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