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墓记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03日
修墓记
 
    1940年春节过后,在和家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司.令员派人把军区文化科副科长张维找来。
     “小张,准备交给你一项重要任务。”聂荣臻一见面就对张维说。
    张维精神一振,立正回答:“请首长请示。”
    聂荣臻拉过张维:“来,来,坐下谈。”聂荣臻接着说,“白求恩逝世后还没有正式安葬。经研究,决定为白求恩在唐县军城附近选一处墓地,修建一座陵墓。选址和修墓工作由你负全责。”
    一听为白大夫选址修墓,张维的心情很激动。他站起来,“啪”的
    一个立正敬礼:“请司令员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聂荣臻也站起来,走到张维面前,信任地拍了拍他的肩头。他了解,这位戴眼镜的年轻副科长,有文化,懂建筑和绘画,而且爱动脑筋,肯钻研,能够胜任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司令员,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张维问。
    “抓紧时间,越快越好。”聂司令员话语坚决。
    “是!”张维满怀信心地走出屋门。
    料峭的寒风夹裹着雪花一阵紧似一阵。从和家庄奔出的几匹快马沿着通天河岸,顶风踏雪直奔军城南关。到了目的地,张维跳下马来,放眼观望:这是一块方圆百亩的平地。远处是起伏的山峦,北、西、南三面有筑起的古城墙围绕,东临哗哗奔流的通天河。相传这块地方是宋代名将杨六郎阅兵的教场,真可谓山青水秀,一方宝地。
    经过详细勘察,几个人的意见不谋而合,都同意在这里修建白求恩的陵墓。一纸选定墓址的报告,很快得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的批准。他当即指示张维设计图纸,尽快拿出上报方案。
    一连几天,和家庄一间小屋里的灯光都亮到深夜。张维加班加点,昼夜苦干,画了一张又一张白求恩陵墓的设计图纸。这位年轻的八路军干部带着对白求恩的怀念之情,肩负着党政军民的重托,思索着,勾画着,倾注着自己的全部心血。
    终于,一张大家满意的白求恩陵墓设计图,摆放在了聂荣臻司令员的办公桌上。按照设计,陵墓为三层结构。墓址用砖拼成五星图形,五星正中为墓座,上面建一个地球模型。张维向聂司令员汇报他的设计构想:
    “司令员,我是这样考虑的,五星代表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必然胜利,地球模型代表着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墓座上镌刻几位首长的题词,再修上大门和八角围墙,就会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
    聂司令员边看图纸边听张维介绍。过了一会儿,他起身说道:“就照此方案执行,抓紧备料施工,争取早日竣工。到时候,我们要开隆重的落成典礼。”
    很快,张维组织人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从曲阳县黄山运来了大理石,从天津几经周折买来了各色油漆。除了发动群众捐献外,又拆了几座小庙,解决了建筑用砖。
    接着,当地的能工巧匠云集到军城南关,军区工兵连也奉命开到这里,开始了施工。
    二月的天气,寒冷还没有退去,人们就挥镐舞锨,破开冻土,热火朝天地干起来。白求恩墓的主要工程在地面上,墓座需要用砖砌,并用水泥抹成各种各样的棱角;墓顶需要筑造地球模型。那时候,水泥奇缺,当牲口驮来一袋袋水泥时,民工班长贾兰芬很吃惊地问张维:“张科长,这是从哪儿弄来的?”张维说:“这些水泥是军区通过关系,穿越敌人的封锁线,从山西太原用白面一斤对一斤换来的。”大家听了都十分感动。
    墓座修好了,地球模型修成了,张维拿来一个小型地球仪,比划着在地球模型上用铁丝压上印,分出国界,然后再刷上油漆。张维一边干,一边顺手指着地球模型上的一个地方说:“你们看,我刚压出来的这个地方就是加拿大,它在北美洲,挨着美国,白求恩就是这个国家的。”说到这儿,张维又讲到白求恩对中国抗日的贡献……白求恩的事迹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伙儿的工作劲头更大了。◆◆◆◆◆
    白求恩墓的外面要修建一道带铁链的栏杆,可是一个一个的水泥立柱建起来了,铁链却无法固定死,因为那时没有电气焊,大家直发愁。温家庄的一位年轻铁匠琢磨了好一阵说:“有了,咱们来个火炉搬家粘铁环。”他把想法说了一遍,张维说:“好,这个办法好。”说完,他们动手制作了一个小火炉,哪个铁环需要接,就先挂好,把火炉放在下面烧,等铁环红了,再迅速撤出火炉,换上砧子,用铁锤把铁环砸、接好。他们接了一个又一个,等全部接完,小火炉搬了二十多次家。
    墓前要雕刻一尊白求恩的立像,出身雕刻世家的民工刘廷芳担当了此任。论手艺,刘廷芳没说的,可他没见过白求恩,怕雕刻不好。张维拿来几张照片,又请画家徐灵精心画了几幅立姿画像,送到刘廷芳面前说:“老刘,你看着这些相片雕刻石像能不能行?”刘廷芳端详了一阵,觉得很为难,就说:“这些像片都是平面的,要是像卖泥人的那样捏出来,再照着刻就好了。”刘廷芳这么一说,张维马上想到了雕塑家李里,就说:“有办法了。”几天后,他就请李里用黄泥塑成了一尊白求恩全身像。刘廷芳有了依据,很快在一块两米多高一米多宽的汉白玉石上开了刀。历经了几十个日出日落,塑像完成了。这尊白求恩石像通体素白,一手下垂,一手抄在裤兜里,神态自若,潇洒飘逸,栩栩如生。
    白求恩墓有几十处文字需要书写雕刻,边区责成唐县人民政府找人书写。唐县政府受命后四处查访,找来了贾桐坡、尹占春和李玉宝、阎健民,这四个人书法功底深厚,楷、行、隶、篆写得很好。初来工地时,天气还很冷,他们露天作业,有时写大块碑文还得趴在冰凉的大理石上,早晨笔冻住了就用哈气把它融化;砚中墨汁结了薄冰,就用双手捂着加温;手冻裂了,就抹上一点猪油,真可谓笔笔付心血,字字有艰辛。
    1940年6月,白求恩墓竣工了。张维、贾兰芬领着军区首长进行验收。他们沿着条石台阶,拾级而上。脚下,是鹅卵石拼成各种图案的甬道;眼前,门柱上弧形钢筋架起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写的五个大字“白求恩之墓”,门柱两旁是舒同写的挽联:“精神长留国际,功德永垂中华”。左侧石碑上刻的是中共中央追悼词,右侧石碑上刻的是祭文。二门立柱上是出自唐县南下苇村老秀才甄桂清之手的两副对联,正面为“功勋永垂不朽,荣誉百世流芳”,背面为“医伤员确是医国手,救人民恪存救世心”。一块迎门的卧碑上刻着白求恩大夫的传略,用极简洁的文字,记述了他伟大的一生。卧碑后面的假山上巍然屹立着白求恩的石像,只见他面朝东方,仰首而立,宽阔的额头下一双深邃的眼睛凝视着远方。在他的身后,红五星图案上面,建筑着水泥墓座。东面有中共中央的题词,南面有聂荣臻的题词,西面有舒同的题词,北面有吕正操的题词。墓座四周是铁链围成的栏杆,再往外是砖砌的八角形围墙,整个陵墓结构协调,庄严肃穆,雄伟壮观,既体现了西方构形,又具有中国的建筑特色。
    1940年6月21日,晋察冀党政军民一万余人隆重举行了白求恩墓落成典礼。
    1941年,日寇进山扫荡,对白求恩墓进行了破坏,他们用机枪对准地球模型进行扫射,留下斑斑弹痕。
    1942年春,边区又组织了人力,利用战斗间隙进行了修复。
    1953年3月15日,白求恩大夫的遗骨从唐县迁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唐县军城南关的白求恩墓仍然原样保留,以示永久纪念。
   
   
下一篇: 百里送行
上一篇: 崇尚白求恩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66931111 68219861 0201-931111 传真:010-66931111 0201-931111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电话:010-82089470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

Baidu
map